这三焦畅通则气血运行顺畅,身体就会生机盎然;三焦不通则病态显现,除了影响面色,脉搏和身体异样之外,也会影响人说话的音色。如果一个人声音孱弱,有气无力,总是软绵绵的,就意味着下焦不通,气血无力,多半也会伴随体力不支,精神萎靡;说话声音前声不足,则说明上焦不开,心肺问题大;说话时中间卡顿多,为中焦不通,脾胃之病;说话过嘶枯,则阴血不足;说话过于低弱,阳气不足;说话含糊,则经脉委顿,说话过于沉闷,则阳气不开;说话直畅,则脉通顺;说话拗口难出,则经脉不通。
有些人嗓门大,像个大喇叭,气血是足了,但是也代表明肝不柔,有淤滞,也就是说太过阳刚,阴气不足,阳刚之气太盛,损耗精血,就像是一团烈火,看似猛烈,却无法持久。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两种属性相互克制,任何一个方面太过强势,都不是好事,只有互相牵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才是理想。通过对说话声音的观察也能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心思,有的人说话就像放鞭炮,滴里嘟噜的速度很快,一般来说缺少城府和学识,为人比较简单,不太经过大脑,难堪重任。反之,一个人说话字字清晰,慢条斯理,那就要注意了,这样人心思缜密的很,城府较深,多数善于计谋,但也说明学识较多。
《黄帝内经》上有句话,“相气不微,不知是非”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审其泽垩以观成败,察其散抟(浮)以知近远,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察言观色,在细节之处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只要留意便能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通过声音不仅能推断一个人的大致身体情况,还能通过对声音的判断去辨识一个人的内心。不知道你的声音是什么样子?不妨检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