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是个情绪器官?
最近社交媒体上关于“胃是个情绪器官”的话题火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不仅导致胃痛,还会造成喜叹气、胁肋部疼痛、失眠、月经不调等。
另外还有个医学研究“腹部是人体‘第二大脑’”: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腹部传出来的,腹部的神经系统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决定。
其实,对于这些医学研究,我们几千年前的老祖先早有认识,本次我们来浅聊中医是如何讲的。
《黄帝内经》上讲:“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陈,是布置、施展、抒发、宣发的意思。脉是血脉,筋是经筋,代表皮、肉、脉、筋骨。和同就是和谐、统一、步调一致。
前半句话的意思是宣发阴阳达到筋脉和同的一个结果。筋脉和同代表你里面的所有组织、筋脉都能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
2
人想要健康,和同非常重要!
想要身体好,就要人体内所有的脏器组织都能和同,协调一致工作。西医讲内分泌不能失调,但西医不理解人体系统是怎么工作、怎么调节内分泌的。
对中医来说,就很好理解。《黄帝内经》不仅从势态阴阳的气机变化角度讲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还从空间阴阳变化角度详细地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等等。
任何一个脏腑的不调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其他脏腑,而这些脏腑四周包饶的经络循行入脑。
当外感寒邪入体,它会循行这些经络像电子传导电流一样,以波的形式上下牵连互相影响,就像踩到猫尾,猫马上“喵”的一声,全身蜷起反应,造成经络的内变(得明中医的“猫尾”理论)。当情绪长期不稳波动时,神动则气随,气随则形动,会影响到整体气的循环。
中医讲“气聚则成瘤”,无形的气凝滞在那集聚成有形的结节,从而造成情绪和身体恶性循环式的相互影响。当这些影响积累造成身体大面积板结不通时,就能影响一个人的外在相貌、肢体动作、性格和思维方式等,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面相”的起源根据。比如脾胃不好的人,看嘴唇,相貌上会有嘴唇薄、干、颜色异常、纵纹多等异常的特征,行为上如嘴唇紧闭。
《黄帝内经》上讲:胃不和卧不安。
小孩睡觉易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大人多梦甚至失眠。情绪上先不说本身不适造成的不舒服,俗话说“愁肠百结”,脾胃不好的人情绪消极,不会真正开怀大笑,严重的自闭抑郁等。
中医说“脾主思,思则气急,思则气结”。
思维上,因肠胃结节造成大脑板结,思维变得僵硬、不会说话、易紧张、反应慢、偏执等等。简单地说,很多人急躁、易怒、纠结、抑郁等消极负面情绪都是由于腹内、胸内、背后的结压迫,对意识产生直接影响,然后意识上的消极负面又进一步造成身体的郁滞病变,恶性循环。反之,身体的通顺会让我们身体健康强壮,思维敏捷、口齿伶俐、阳光自信,安定从容。
所以,当你在反思自己怎么意志力不够、不好好努力、没法改变现状等时,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你的身体出了问题。
3
那和是怎么来的呢?
靠神和无数次的实践去协调并达到体内的“和”,让阴阳和谐统一。
西医单从物质层面(中医说的形的层面)观察身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始终不明白到底谁来支配我们的身体,但中医告诉你了:众神和合,五脏皆有神。
不仅五脏,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有神,只是用五脏做一个代表,并不是大脑神经控制我们的身体。五脏皆有神:心藏神,脾藏意,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这些都是意识活动。(注意哦,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并不是单指物质层面的脏器)
神在上,志在下,魂在左,魄在右,意居中,魂、魄、意、志、神,这叫做五神。
学数学的都知道集合,人的肉身是众生的集合,不仅人是众生,所有活的东西都是众生。能够活动的东西(动物)、不活动的东西(植物)都是众生。
人身有八万四千毛窍,有那么多细胞、组织、器官,这些东西,每一个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互相按照等级的高低,作用的轻重缓急,互相自洽。谁当肛门,谁当嘴巴,谁当胃,它都慢慢地自洽出来。人是一个集合,是一个环境,是一个群落,这个群落是我们亿万年选择出来的。
4
怎样才能和同?
把五脏六腑都调好,我们的神识才能最终和同。
人是众神和合,所有的神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让你这个集体好。通俗点说是身体智能的自愈能力。只要后天你不加干涉,它慢慢地都朝着和同去发展。
《黄帝内经》上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这是一种理想的可以达到和同的身心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本身身体已亚健康,很难做到,那我们还有什么简单高效的方法呢?这里强烈推荐大千老师创立的得明健身!
得明健身是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和身体素质而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秉承身心同健、生活即健身、工作即健身的健身理念,将健身融入生活和工作,从而在改善身体素质的同时,让人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和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