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与健身的关系
司辰医师:很多那种医疗手段真的特别特别low,今天切个这个,每天切个那个,不停的在折腾,身体越来越差,但就是一套动作,都可以说能解决你大半部分的问题。发力要点不一样,他们不知道发力要点,发力习惯很关键。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一个人他也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学习考试,到了大学也是,可能外人一看感觉都一样,其实差别大了去了。
二、案例分享
思辰医师:两个抑郁症的孩子,有一个是我们这边二中的一个小女孩。学习特别特别好,就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叫实验班,学文科的一个小女孩休学了,在家休了一年多。她家长都是当老师的,整天在那学,把那个孩子学成那个样子,上不了学,上不了课,不能正常的生活。用他的话就是躯体化症状非常明显,不能正常的就是起床洗刷,然后这些做不了。然后还有外地的一个也是个孩子,也是在家休学,后来就是和那个学校的高中老师也是聊过。他说休学的孩子其实很多,尤其是学习好的孩子,那个实验班的孩子。
司辰医师:老师打造的这个果园也是和这个健身差不多,有些人一看觉得没啥,但只有这个样子才养人。而且你只有缺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它的那个珍贵。就像那个抑郁症的那个孩子,他那个家庭的环境,学校的那个环境整个的都太压抑了,他就是身体出问题了之后,这个情况下才能显得出咱们这个果园这种环境才是真正的养人。
问:怎么想到打造果园这么一个环境,让孩子们在这里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大千老师:我对这个世界,我所认识的世界不满意。我从年轻时候就不满意,我学懂周易读了论语之后,我对这个世界我就不满意。我觉得世界怎么是这样的?然后就隐忍了15年,然后找着机会就发力了。找着那果园我都不知道它能做啥,我就租下来了,然后一步一步打造成现在这个样子。有时候走一步看一步,你们不要想的太远。很多人租个地就想我要不租个10年合同,20年合同我都不租,我所有的建设,到时候对方合同一撕,这村里有什么变故不就白瞎了吗?千万不要这样去考虑问题。我觉得这样考虑问题都大傻子。你首先要先得利,这你租了就是你的,你就能做了。整个的人生,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你在变化中求生存,哪有一成不变的?想就做,你就有这一条信念,你就能无往不利,朝你想奋斗的目标去做嘛?失败了再爬起来再做嘛。很多人想的太多,想一年两年,想着生了儿子怎么办?儿子生了孙子怎么办?大部分人都这样,都想的多做的少要凑足很多要素,凑足了那多要素,你也去不了,你这事也干不成了。没有说是准备好了再去做的,任何一个企业家、实干家都是想起来就去做,都不是特别充分,那很多起义都不很充分的起义。所以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嘛,就是说想的太多,动的太少。很多时势造英雄,很多都不是计划好的,明白吗?都是想起来就去做,靠自己本能。我就想干这件事情,那你就干去吧,然后你会发现越干越好,因为你动起来了,你掌握主动了,别人都是被动的。接受你主动了,当然是你成为社会的主人了,你一动就比别人静好,你早动就比晚动强,就比被动强。
三、传统文化与教育
大千老师:我们没有理解过这个世界读的所有学科,我最差的就是语文,因为我不喜欢语文。你是个小孩你理解不了,而且他很多东西他无法打动你,而且也不是那个时代的里面唯一语文的。我就喜欢背古诗词,其他都不喜欢,就没有激发出来我学语文的爱好,后来这个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自学的。他那语文,你想想语文考试都考些啥呀?他就考个作者是谁,什么意思?请你解释一下笔画顺序。这个偏旁部首是几?这是几笔写出来,这考这些,你说这种有什么意义?学语文的目的让你明白人伦,天地之理打动内心,歌咏言诗咏志,言为心声,说白了它都是自发的像动物叫唤一样,抒发感情的东西,所有的语文都是,散文都是这样的,要不就是想说明道理,这些东西咱们的语文课本我感觉都不具备。
大千老师:文以载道嘛,文的作用是以载道讲道理嘛,而不是因文而生文,做那些小文要抒发那些小的情感,那不是那样的,你看那个《悟真篇》里面,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我一读了简直你就慷慨激昂,你说韵律很美,同时又阐发大道,发人立志,你说这个东西一说,这才是语文应该他去传播的东西。而不是像小橘灯或者什么那些东西他就分析什么描写手法,然后这里写出了什么。你说那有什么意义?让孩子读完有什么意义?他只是在让你学一种方法,然后孩子也学不会,还听不懂。
大千老师:现代主义文学我觉得没必要多学,要学就学古文,读它那个韵律美,经典就那么几本书,黄帝内经,易经,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秦汉文学嘛这些东西,宋唐诗宋词再以后就不要读了,到宋词以后就不要再读了,就明清作品就不要读了,明清民国都不要去读了。佛道经典,佛道儒,三派经典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