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股沟疝:占比70%-80%,是最常见类型,肠管等会掉到腹股沟处,在孩子生殖器附近鼓起大包,有的孩子可能疼痛还不明显,但是家长觉着不对劲。可能有的时候他就会牵扯拉扯的胀痛,孩子就会不舒服。
2.脐疝:脐疝它占的比例要比腹股沟疝要低一些,肠管从肚脐处鼓出,肚脐眼那个地方是个薄弱的环节
二、疝气的成因
1. 直接原因:孩子哭闹、发脾气等情绪波动时,会导致腹腔压力明显增大,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在压力挤压下,会从身体薄弱部位(比如腹股沟处的膜封闭不全处、肚脐)鼓出,形成疝气。
(2) 根本原因:
1.先天因素:父母情志不畅,肝气不顺畅时怀孕,就会导致孩子先天肝气不舒展。部分孩子出生时肚脐等部位就比较薄弱,命根不稳固(健康肚脐应深可容李,代表生命力深厚)。
2. 后天因素:在孩子生病咳嗽、发烧后,到了医院采用挂点滴、用激素等错误治疗方式,会抑制孩子生机,抑制之后会导致肝气无法伸展,引发肝郁,反而还会增加腹腔压力。
1.男孩发病率更高:男孩以生机、阳气为主,他要求有突破力,有生发力。他对肝气生发的条件确实要高一些。肝气往上走不动的时候,他往下压的就要比女孩严重。而且男孩抑郁、暴躁时,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更明显。
2.女孩也会发病:女孩以阴血为主,对肝气生发要求相对较低,同样一个恶劣环境,女人的忍耐力可能就要大一些,发病比例较低。
四、无余按摩小妙招
(一)紧急处理(发作期)
1. 按揉阴包穴:阴包穴在我们的大腿内侧,膝盖骨,髌骨往上约4寸处,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按揉时,在穴位附近寻找孩子反应强烈、明显疼痛的点,顺着痛点揉按10分钟左右,给它揉开揉热,因为肝经在那堵住了,打结了,导致他的肝气不能顺利的生发。你一定要把他这个通道给他通开,哪疼你就顺着这捋。只要把这揉的通开一些了,它这个压力,自然就顺着肝经往下走,释放掉了。那么掉出来的器官,很容易再回到原地方。
(二)日常调理(根本改善)
1. 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做操,通过运动梳理肝胆经。
2.观察孩子肝郁信号,如果孩子爱发脾气、脸上(太阳穴、眼周、鼻梁、唇周)或脚踝出现青筋,这就告诉你,孩子的肝胆经淤住了,他的气结在那通不过去。
3.可以吃我们调理肝胆脾胃的产品,比如说奇壮壮、奇猛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日常保健。给他喝一些,配合上遛娃,大一点参加个夏令营,这些都很好。
4. 若孩子肝郁严重影响生活,可前往我们诊所进行调理,理顺气机,彻底改善疝气问题。
五、检测小孩肝郁方法——出自《大千杂谈之育儿篇》
1. 肝郁检测:按揉孩子肚脐眼及两边、心口窝连线的中点和两边,若孩子感到疼痛,或触摸到硬包、硬疙瘩,说明孩子有肝郁,而且是它的一个病灶点。
六、答疑环节:
问题一:我家孩子肚脐不是凹陷的,有点平,是疝气吗?
坐看云起师姐:这个不一定是疝气,疝气它是明显看孩子腹股沟或者那肚子那鼓起来了明显的一个大包。它不是凹陷的,正常的话咱的肚脐,它是往里深入一下,它肚脐周围是没有那个凹陷的。你主要是看这个孩子有没有肝郁的其他症状,脸上有没有发青的,还有脾气和胃口怎么样。按按他那个肚脐眼周围硬不硬?来判断他是不是肝郁。如果是肝郁,他即使没有发作这个疝气,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好好调理一下,把这个经络捋顺了。这样不仅是疝气,其他的与肝郁方面有关的疾病都会减少。
问题二:男孩两岁五个月,一侧胆囊偏大,摸上去有硬,是啥情况?
坐看云起师姐:你这个两岁5个月,胆囊偏大偏硬应该还是他肝气不大舒展的。你要注意观察他有没有其他的表现。包括他的情绪和他的饮食,以及脸上其他的地方。因为你说的这个大和硬,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你只是觉得他偏大偏硬呢。如果说孩子各方面表现正常,你就不用太在意,因为小孩还在发展。但是他有了其他不好的表现,经常哭闹、不爱吃饭的,你就要注意了。那他这个胆囊可能就是有些郁结,你就要注意给他揉按,照我说的方法,喝点产品之类的,带着孩子适当的运动运动,来给他缓解一下这个情况。
问题三:鞘膜积液怎么去根?六岁孩子,才发现半年,鞘膜积液也是腹股沟蛋蛋那里大。
坐看云起师姐:为什么会有积液是因为咱们的经络气血运行到那时候,它走不动了。可以吃我们的产品,或者顺着他的肝胆经找一些重要的穴位,给孩子经常揉按一下,只要这个经络通畅了,那个地方通开了以后,他就不会产生积液了。疝气里边它气,只要身体产生了不正常的东西,不该有的东西。那肯定是你这条经络不通。不通以后他气血走到那,不能正常的通过去,憋在那了。憋在那以后,它就化生了一些代谢的废物。这时候一定不要去盯着那,觉得我是不是要把积液抽出来啊?它是你正常的气血化生的。你抽出来就相当于伤了你的气血,就相当于一个好人走在那憋着走不动了,他变坏了。你说你把他杀灭了,是不是伤了你自己啊?所以说一定要找他是哪条经络所属,把它给按开、揉开,通过多种方法以后,理顺了以后,它就不会产生积液了。不管是气还是囊肿,都一样的。你找到他的痛点以后,你这个力度掌握到孩子能忍受得了。第二个就是说你能把它给揉开,你要是太轻了,揉不开揉不动的话,那个是没有效果的。你要力气特别大也不行,可能孩子也受不了。就跟咱揉那个面疙瘩似的,你想把它揉开,你得顺着这个劲。你就摸那个感觉,找那个感觉。慢慢的把劲渗进去,一点点的,给他慢慢的通。
读书会群:
七、更多活动:
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的知识,可以再去学习《大千杂谈之育儿篇》。